管道离心泵一般用于增压或清水运输,可作为增压泵使用。这种泵的结构相对简单,但由于其简单,一般使用管道离心泵会有一些误解,这里简单分析管道离心泵八大应用误区:
1.高扬程水泵用于低扬程水泵
很多新手认为抽水扬程越小,电机负载越低。在这种错误观点的误导下,在购买水泵时,往往会选择水泵的扬程很高。事实上,对于离心式水泵,当水泵型号确认时,其功耗与水泵的具体流量成正比。泵的流量会随着扬程的增加而减小,所以扬程越大,流量越低,功耗就越小。相反,扬程越小,流量越大,功耗就越大。因此,为避免电机过载,一般要求泵的具体抽水应用扬程不得低于校准扬程的60%。因此,当高扬程用于太低扬程抽水时,电机容易负载而发热,严重时可烧毁电机。紧急情况下,应在出水口上使用闸阀(或用木材等物体堵塞小排水口),以减少流量,避免电机过载。注意电机温升,如发现电机过热,应及时调整排水口流量或关机。这也容易产生误解,一些机器人认为堵塞排水口,强制减少流量,会增加电机负荷。事实上,恰恰相反,正规的大功率离心泵灌溉机组出水口配备了闸阀。为了减少机组启动时的电机负荷,应先关闭闸阀,然后在电机启动后慢慢打开闸阀。
2.大口径水泵配小水管抽水
很多人认为这样可以提高具体的扬程,其实水泵的具体扬程=总扬程~损失扬程。水泵型号确认后,总扬程一定;损失扬程主要来自管道阻力。管径越低,阻力越大。因此,损失扬程越大。因此,管径减小后,水泵的具体扬程不仅不能提高,反而会降低,导致水泵效率降低。同样,当小管径水泵用大水管抽水时,水泵的具体扬程也不会降低。相反,由于管道阻力降低,损失扬程会降低,从而提高具体扬程。有机手还认为,当小直径泵用大水管抽水时,电机负荷会大大增加。他们认为,管径增加后,出水口中的水对泵叶轮的压力较大,因此电机负荷会大大增加。众所周知,液体压力的大小只与扬程有关,而与水管截面积的大小无关。只要扬程一定,泵的叶轮尺寸不变,无论管径有多大,叶轮上的压力都是一定的。但管径增大后,水流阻力会降低,然后流量会增加,动力消耗也会适当调整。但只要在额定扬程范围内,无论管径如何增加,水泵都能正常运行,还能减少管道消耗,提高水泵效率。
3.安装进水口时,水准段水平或向上翘曲
这样做会使进水口内的气体聚集,降低水管和泵的真空值,降低泵的吸湿扬程和水流量。办法是水平段稍微倾斜到水源的位置,而不是水平,更不用说向上倾斜了。
4.进水口道路上使用的弯管较多
如果进水口道路上使用更多的弯头,就会增加一些水流阻力。弯头需要垂直转弯,不能水平转弯,以防止气体聚集。
5.水泵进水管与弯管直接连接
这使得水流通过弯管进入叶轮时分布不均匀。当进水管直径超过水泵进水管时,应安装偏心变径管。偏心变径管的平面部分应安装在顶部,斜坡部分应安装在底部。否则,气体会聚集,水流会减少或无法抽水,还会有敲击声。如果进水口与水泵进水管直径相同,应在水泵进水管与弯管之间增加直管,接管长度不应小于水管直径的2~3倍。
6.配备底阀的进水口下部不垂直
如果这样安装,闸阀不能自行关闭,导致渗水。正确的安装方法是:配备底阀的进水口,下部垂直。如果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不能垂直安装,水管轴与平面之间的角度应为60°以上。
7.进水口进水管位置不对
(1)进水口进水管与进水池底壁之间的距离低于进水管的直径。如果池底有沉淀物等污垢,进水管与池底的距离小于直径的1.5倍,会导致进水不畅或吸入沉淀物和杂物,堵塞进水管。
(2)进水口进水管进水深度不足时,会引起进水口周围水面涡旋,影响进水,降低水流。正确的安装方法是:中小型泵进水深度不小于300~600mm,大型水泵不小于600mm~1000mm。
8.出水口在出水池正常水位以上
如果排水口高于出水池的正常水位,虽然提高了泵的扬程,但减少了流量。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,出水口需要高于出水池的水位,需要在出水口安装弯管和短管,使水管变成虹吸式,降低出水口的高度。